有人佇咧呣─包仔粿

有人佇咧呣─包仔粿

圖文/洪嘉琪


善用空間的美子阿姆,在屋外一角,以紅磚殘壁納瓜布鋼刷,
以樹蔭遮雨避陽。彼時正以多年柴燒爐烹煮花豆。

也許在溪州長大的你也有這麼一個印象:當天空換下五彩斑斕,披上一襲紫墨,人們洗去手心與腳掌的泥土,一桌團圓開飯,此刻門外卻傳來一聲:「有人佇咧呣?」,母親前去應門,霎時只聞二人熱烈的寒暄;門扣上,只見母親手裡多了一袋飽滿,而這份分享的喜樂變化多端:有時是剛從田裡拔回來的當季蔬果,有時則是自己練就一生的手藝──傳統粿食。

隨著農業社會過去,米製糕點逐漸失去年輕人的愛戴,專精於這項「手工藝」的長輩們也屈指可數,然而所幸住在我家巷口的美子阿姆卻是溪州包仔粿達人之一。
美子阿姆自幼因家中農忙,且身為次女的她需幫忙照顧弟妹,國小因此輟學;二八年華,她便加入播田及割稻班,南至枋寮北至新莊,白日折腰隱入稻田,黑夜側身擠上草蓆;而阿姆精湛純熟的包仔粿手藝,則源自她小時候需幫忙母親作粿,從石磨磨米漿開始,糯米若放太快、太慢,或放錯位置,免不了一陣數落。她說:「現在的小孩很幸福,以前他們沒有糖果,所以粿仔捏一小塊含在嘴裡就很開心。」也因為那個時代電冰箱還未盛行,所以粿食的糖都放得額外大方,才能放久。

溪州的包仔粿目前行情價為30/(2018),阿姆也是照行情價賣,然她的包仔粿較大顆,餡料十足;筆者也自己從頭嘗試做了一回,期間有阿姆的熱情相助,但仍然花費不少時間氣力,感知一顆掌心大的包仔粿是如此得來不易。而走過將近六十年冬的阿姆,竟像那愈揉愈有嚼勁的糯米糰,如今邁入老年更是一刻也閒不下來,總是掛念著孫子小孩;揉出了年歲,揉進了予家人的愛。

包仔粿,閩南語又可稱之為鼠麴仔粿(tshí-khak-ah-kué),因粿皮的鮮綠來自鼠麴草,或親戚鼠麴舅,而在客家文化中也有類似粿食稱艾粄,則是以艾草製作;過去包仔粿主要是在過年期間,以及清明祭祖、中元普渡時才有擺在供桌上;近幾年阿姆因為自己喜歡吃,便做包仔粿分送親友。

月桃葉上的紋路,在煮熟蒸過後透了出來,彷彿一幅幅山水畫。

誰知大家一吃便讚不絕口,客人絡繹不絕,彷彿當年她南下北上的身影,如今她的包仔粿不僅遍布台灣,更遠至日本、美國。包仔粿的做工十分繁複,得先準備好包葉包繩、鼠麴草、內餡及粿皮,最後才是包及蒸;每一步驟都是一遍工:

包葉及包繩
阿姆的粿堅持以月桃葉包,以月桃莖製成的繩綁,源自於月桃獨特的清香是兒時回憶,否則可以香蕉葉、稻草及棉繩取代。阿姆的月桃除了親戚田裡種植之外,仍然不足她龐大的訂購量,所以得依靠親友相報,到溪州各地採收,又或請親戚至山上收割。

1.取長的月桃莖收割,留下較大且完好無病的葉子,去葉後的月桃莖曝曬數日,直至外觀呈褐色。
2.月桃葉,由葉尾往質地較硬的葉頭方向去梗,而後去掉葉頭長約五公分;泡水,用菜瓜布去泥。放入水中煮沸,直到質地變軟,用手折看看,不易破的程度便可。
3.曬後的月桃莖,由最外圍的葉鞘起,一手食指放葉鞘與莖之間,另一手抓住葉鞘尾,兩手往反方向施力撕開。取下的葉鞘修剪成需要的長度,再以刀子撕成條狀如繩索。曬乾可存放良久,包粿前須先浸水若干小時。(撕月桃時易割手,需著布手套)

將月桃植株離地砍下,去葉後曬乾。

完好無病

不理

月桃葉往質地較硬的葉頭方向去梗,才不易破。

去葉頭約五公分。

兩手往反方向施力,將葉鞘撕下。

先用刀劃出所需寬度,再分別筆直劃開。

鼠麴草
過去未施用除草劑的時代,阿姆說只要至剛收割完的稻田鏟一些土回家種,裡面便有鼠麴草之種子,原因便來自於它適應力強,能大量繁殖;現今阿姆主要利用自家前空地栽種,及於親友的田地栽種收割。

1.採摘鼠麴草時,挑選幼嫩部分,如嫩莖、花苞和葉。若想留存鼠麴草以便日後製作包仔粿,也可先全株採下曬乾備用。
2.洗淨去泥。鍋中放剛好淹過鼠麴草的水,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30分鐘,放涼;煮過的水可留著喝,鼠麴草內服可治咳化痰、降血壓、去風濕、利胃潰瘍。
3.擰出水分成許多小團,以棍棒搗爛,期間反覆撕開挑出較硬的纖維並擰出水分,接著以剪刀剪更細緻,避免留下任何一絲長條,剪完若有任何稍大的團狀物都得撕一撕;放冰箱預備,之後會與糖及花生油一起熬煮。(鼠麴草與糯米的量無固定,但愈多愈Q)

越冬生長的鼠麴草,開著鮮黃色小花,
採摘時需挑選幼嫩處,觸感似豆芽菜。

已結上淺褐色種子的植株,質地較硬,
留下不採,也留下明年的新生命

能不能使鼠麴草與糯米粉均勻混和,便是在於
有無挑出纖維較硬部分,及是否剪得細緻。

內餡
包仔粿內餡主要有菜脯米、甜或鹹花豆、及鹹菜三種,以下將介紹兩種;然讀者可自行發揮創意,但切記無論哪種內餡,皆須乾炒至呈沙狀。

菜脯米
材料:白蘿蔔、蝦仁、豬絞肉(半瘦半肥)、紅蔥酥、胡椒鹽、糖。 (素食可將肉類換成香菇酥)
1.白蘿蔔削皮剉籤,不抹鹽,壓重物置高,滴水一晚;隔日曝曬成乾,浸冷水兩分鐘洗淨,之後剁細。
2.蝦仁少油爆香起鍋。
3.豬絞肉少油炒乾,加入蝦仁、蔥頭酥、蘿蔔乾拌炒,最後加入胡椒鹽、些許糖調味。


白蘿蔔剉籤後,放濾水藍,置高一晚去水分。

花豆
材料:花豆、糖、少許鹽 (糖:花豆為13)
1.花豆浸水兩小時,放入電鍋,內鍋水淹過花豆,外鍋3杯水。
2.蒸熟後去水,用濾水籃裝,壓重物置高一晚;之後搗成泥,取鍋拌糖及少許鹽,小火炒乾。
註:若以上餡料炒過乾,不好包,鹹的添點油、甜的添點水,吃的時候也不會四處掉;另外花豆可做鹹餡,將菜脯米材料中的白蘿蔔及胡椒鹽替換成花豆及薑母粉即可。


粿皮
粿皮由糯米、鼠麴草、糖與花生油和成,以前沒有機器的時代皆須手工,是十分費力的一件事,如今阿姆因大量製作,可以找溪州位於后天宮附近的碾米店磨米漿,且可以將加工好的鼠麴草帶去店裡以機器揉勻。 (若須代工磨米漿至少須三升米,並於包粿前一天訂。)

1.備糖及花生油。糖可選紅或白糖:紅糖,粿色偏黑;白糖,粿色則顯草綠。糖與糯米比例為12
2.選圓糯米,請專門碾米店磨成米漿並脫水。
3.將脫水後的糯米像洗手般搓成粉狀,盡量不要留下任何顆粒。
4.炒鍋放約一碗水,煮沸轉中火,下糖攪拌數秒,倒入預備好之鼠麴草混勻,最後分次加入約半碗至一碗花生油,期間翻炒直到水略收乾,但不可熬過久,否則糖若結粒將影響口感。
5.將剛熬煮好的鼠麴草倒入糯米粉中,以鍋鏟初步混勻,待溫度稍降不會燙手便開始揉,並搓開沒散的糯米粉粒,期間可以加入花生油,較不費力也不黏手;直至粿皮與室溫相同為止。
6.最後,將粿皮分成數顆相同大小的圓球,準備包餡。

以水、花生、糖,熬煮鼠麴草。

捏圓的粿皮球,準備好要包餡了。

包的功夫十分講究,不論是包餡、包葉或最後的綁繩;技術不好,不僅粿皮流出,賣相不佳,打開月桃葉時,包仔粿還可能因膨風「一見你就笑」,裂成兩半。

1.將粿皮球壓平密實,同時將手掌握攏,最後收緊粿皮即可;須避免空氣殘留於粿內,「即膨風」。置掌心,放上內餡,以食指中指無名三指把餡壓
2.包葉時分內外兩層,若取得的月桃葉較小,則內層可以兩片月桃葉重疊;月桃葉背朝下置於桌上,把粿沾點花生油,放在離葉尾(即無修剪端)約三分之一處,把葉尾捲向粿,並收一些壓在粿的底部,較緊實,而後繼續卷至修剪處呈長方體,將兩側開口如包禮物般,左右內折,前後壓下;外層如同,只是要注意將「禮物開口」朝向葉尾葉頭兩端。
3.綁繩可以禮物十字結,或簡單的繞圈即可,不可太緊或太鬆,剛好含住包仔粿即可,固定的方式為:一手按住月桃繩於粿上,一手抓住兩頭月桃繩繞圈呈螺旋狀,最後順勢塞入月桃繩與粿之間。


以三指將餡壓紮實,避免收口時留空氣在內。

壓一些葉在粿下面。

像包禮物一般,左右內折,前後下壓。

包外層葉時,內層兩側開口需朝向葉子兩尖端。

像螺旋一樣,順時針繞緊,順勢塞入繩結與包仔粿之間。

若以電鍋蒸,則外鍋放約三杯水,水過多則粿皮可能會流出,黏得到處都是;期間不能掀開,否則粿可能會塌陷。包仔粿完成後,可冷凍存放長達一年,若要吃則再退冰,電鍋一樣加三杯水蒸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