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證溪州風華年代─成功旅社

成功旅社房間場景
圖文/林明樺

成功旅社大事記

1921年左右,成功旅社建築最早是養真醫院;隨後改為百貨行,販售日常用品;後賣給陳昭榮先生,經營起「大林旅社」。

1955年 台灣糖業總公司部分處室遷至溪州辦公
1956年 陳萬成先生買下「大林旅社」,改名為「成功旅社」。占地二百一十坪,有一半是日式樓房,另一半是俗稱「販仔間」的大通鋪
1959年 成功旅社拆除「販仔間」的部分,改建為四層樓建築,是溪州街上第一棟樓仔厝
1962年 四樓樓仔厝落成,中山路左邊店面賣米,右邊店面租給衛生所主任開診所
1963年三樓小夜曲咖啡廳開幕,後來開始有人在那邊跳舞,就變地下舞廳
1968年因賣米需要跟人買米,所以後來買了碾米廠(今陳姐姐教室),賣米生意改到碾米廠,四樓改租給人家做超市
1970年 台灣糖業總公司遷回台北,風華一時的溪州街也逐漸沒落
1972年碾米廠失火(可能因為當時免費給人家粗糠,可能亂丟菸蒂導致失火),改建成今陳姐姐教室
1980年 成功旅社日式樓房歇業
1995年 成功旅社新式樓房歇業
2000年 電影「沙河悲歌」上映,曾於成功旅社取景
2011年 志工打掃成功旅社,開啟塵封三十多年的歷史
2011年 【成功旅社‧百看溪州】老照片展
2013年 我愛溪州團隊進駐,同時舉辦【溪州囍事之成功旅社「鬧洞房特展」】
2014年 民視戲劇《阿不拉的三個女人》,於成功旅社取景
2015年 戲劇《燦爛時光》,於成功旅社取景


《聽見書店的聲音》─成功旅社農用書店

文/巫宛萍

台灣重要水流濁水溪的北岸,是鮮少人知道的小鄉鎮,由滾滾濁水沖積而成的溪中之州─「溪州」,這幾年因為開始有一群傻子正在尋找台灣農鄉的文化,開始有了些改變。溪州最繁榮的街道中,佇立一棟老舊卻完整的房子,緊閉的門鎖,讓人不得不像一隻好奇的貓,想打開這棟像潘朵拉的盒子,不知道裡頭裝載多少人文與故事,一步一步的引領我們探索溪州農鄉這片土地。

1955-1970年間溪州鄉因為台灣糖業總公司部分處室遷至辦公,這15年可以說是創造溪州奇蹟。老一輩說:「走路會相ㄎㄨㄟ」(台語),沒想到這鄉間的街道上曾經有兩大酒店、兩家戲院、約8間旅社等等,「成功旅社」便是其中一家,也是目前溪州街區上僅存的歷史代表性的建築。若沒有開啟過這道門,真的很難想像到成功旅社,甚至是溪州,有多少我們不認識的過去和常民生活。

成功旅社前身歷史,可是有近百年的時間。從1921-1955年歷經養真醫院(現光田醫院),建築本體經過二次世界大戰的轟炸摧毀,轉手賣給姓林的人家,爾後重建,開始有了「大林旅社」,因此有現在的日式格局,1956年轉賣,改成現今的「成功旅社」。隨著糖廠的遷移,溪州的發展像是走過山頂的老爺車,開始往下坡走,1980年成功旅社正式歇業。

三十年不曾再開啟,而我們的故事開始便從2010年,這群自稱「我愛溪州團隊」的夥伴們,開始想為這房子做點事情。就像卜學亮的「超級任務」一樣去尋找這棟房子的主人,向厝邊頭尾詢問,終於找到屋主陳義順先生(我們都稱呼陳爸)。一開始對這老房子的使用,其實沒有太多想像,但首要任務,是必須為她清理一番,沉積了三十年的塵埃。我愛溪州團隊以及溪州鄉公所的夥伴、志工們,舉辦了「成功旅社勞動趴」,花了兩天,大家同一個鼻孔出氣,全是烏嘛嘛。勞動過程中的一舉一動,讓我們徒手摸透這建築中每一柱、每一扇窗、每一張床,望著她,心想:「似乎開始有些行動可以產生了」。這幾年間,舉行了【成功旅社‧百看溪州─老照片展】、【溪州囍事之成功旅社「鬧洞房特展」】,試圖「擾動」這純樸的農鄉。

現在想想就有種感觸,正當我們在尋找溪州農鄉故事的同時,原來我們也正在「創造」、「延續」故事,另一種農村價值。

這四年間,這群專門找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來做的「我愛溪州團隊」,還從事其他事情。2011年,因為中科四期的取水問題,危及到溪州鄉甚至整個南彰化農業用水的問題,逼的拿著鋤頭、盼望一生安居樂業的農民,走上街頭,捍衛台灣農業的發展。溪州農民和我們不得不發起「守護莿仔埤水圳」行動,堅守這片土地的重要灌溉用水。抗爭不能說完全成功,但也寫下農民運動重要的歷史,這過程和農民之間的革命情感,同時帶起農民對於土地、環境保護的意識。2013年成立「溪州尚水農產公司」,以給予農民保障收購、公平貿易、共學契作、不施化肥、生態種植等精神理念,在經營溪州農業的發展。成功旅社農用書店,便是溪州尚水農產公司底下的實體平台,同時也是溪州文化的重要據點

溪州尚水農產公司開立的農用書店,進駐於一棟建於1921年的老房子─溪州成功旅社,坐落鄉內最熱鬧的街區,象徵過去溪州糖廠的風華年代,旅社所幸還「存在」的本身就是無價的意義,至少我們都這麼認同了。溪州農鄉好水、好土的環境,是天公伯仔賜予農人的天與地,友善「農」業是我們追求地方發展的本質,也期待以農會友,讓台灣對農有興趣的朋友一起相聚的所在,一起探討、復興台灣的農業價值。

閱讀是增進知識最普遍的管道,但農學問卻不全然能夠從書籍上尋找到答案,須親臨田園野間,腳踏泥土,手撫稻穗和果實,才能明白農之中的道理。書籍在此是分享的媒介之一,互動和情感經營是我們渴望的方向,一年之中,書店會隨著季節、農作作息舉行大大小小的田野農事、講座、分享會、音樂會等等,以及不定期的展覽,為溪州、為農鄉文化的據點。農用書店中的「書」,不再是文字編排成上百張且匯集而成的一「本」,而是在這田野自然環境中一「天地」。

農鄉中的書店,除了販賣新書之外,還有提供二手書籍以及農相關書籍清單。即使擺設的書籍量並不多,仍在百本數量中更新供應來客新的書籍;另一個部分則是二手書籍,主要是以募集的方式收集,仍在募集中,期許用二手書籍和人之間有更多有溫度的互動;第三個部分則是收集農相關的書籍清單,提供讀者參考,若有需求可有訂購書籍的服務。書以外的服務,同時做為溪州尚水友善農產推廣的友善作物,目前主要是無農藥、無化肥種植的溪州尚水米。

一個庄腳所在,是怎麼樣有一家這樣的書店,又該怎麼像踩不死的小強,繼續在這土地上呼吸打滾。成功旅社農用書店,有美好的想像,還是會有些現實的狀況,平均每個月賣出書籍的收入,不到一萬元,尚水米的販售有時還會好一點,時常心想:「天阿,米和書怎麼都這麼難賣阿,我們到底要怎麼活」;還不時地想說「是不是要給折扣來吸引客人」,但鄉間的小書店,誰會因為你提供折扣就光臨呢。反之,也會與我們對於「書本」想傳遞給大家的事情相違背,我們才驚覺,其實書店提供的「價值」比「價格」還要來的重要,這也是為何要稱之「農用」書店。

改不掉的浪漫情懷,促使我們一步一步的思索著,書店的定位,該如何在現實狀況中繼續生存。所幸,分布在台灣各個街道巷弄中角落的獨立書店,正在共同籌備改善台灣對於書籍惡習的根源,從進書折扣以及賣出統一價格去做改善,希望這些小蝦米可以一起努力對抗大鯨魚。

另一層面,對溪州鄉親來說,這裡是另一個生活據點。我們經營的對象不僅是文青,重要的是「鄉親」,在這裡生活的人,多半與農息息相關,聊的、談的、做的緊繫著農鄉語彙,在這食安、環境問題重重的狀況下,希望透由這樣的平台,重新找回大家純淨的農村生活的樣貌,用安全的糧食與生態共生。對於外地的朋友或是愛書人,則是希望大家能夠在這裡尋求到另一種感受,是書本尚無法呈現的農情溫暖,同時為兩者之間連結的平台,

整間書店就是一個有趣的使用,原本為過往來客暫留的旅社落腳處,變身為書店、藝廊、電影院和公共議題產生的地方。一樓主要為書籍展售、農產販售、工作室、閱讀區使用,也特留一通鋪空間為兒童玩樂、閱讀的區域。二樓目前是以展覽為主。

我們就在這裡,期待更多朋友的到訪,創造更多互動與連結,創造農鄉更大的可能,更具體的希望正在落實。








開放時間:9:00-18:00(每周一公休)
彰化縣溪州鄉溪州村復興路50號
04-8891262

           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