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有人佇咧呣-菜脯|


阿邁姑婆見農人利用圳溝溝堤砌起的條條菜圃,十分賞心,她便也仿效,善用自宅空間,始躬耕之樂。
圖文/洪嘉琪

恬淡──是我對她的印象。

阿邁姑婆雖已走過一甲子,然初識之人卻常「小看」她的年歲,是美麗的錯誤;走進她的客廳,左邊角落擱著一方桌一把椅,案頭仍疊著幾張綠格白底紙,佛教慧語如黝黑的珠子般灑落在方正裡;從客廳往紗窗門外望去,可以看見幾盆悉心栽種的桂花及金桔,湊鼻能嗅見淡淡清香,往左一探則是她利用屋側空間,以紅磚砌上的一條小菜圃;因姑婆「聞蟲色變」,所以她精心挑揀青一色少蟲的作物培育,而菜圃下邊有條與我家厝邊相望的舊水溝,也許曾有蝌蚪小魚在裡邊戲水,如今早已乾涸,餘下隨意的雜草,青黃墨綠中跳出幾株紫色花穗點綴其間,是九層塔!

家裡簡樸的擺設,很難想像在五六十年前,這裡曾是姑婆與六個兄姊跑跳鑽竄的天下;父母親是「播稻仔」的辛勤農人,因生活勞苦,姑婆國小一畢業,便也隨兄姊前往繁華的台北打拼,開始半工半讀的日子:白日,縫紉機車針規律地上下敲奏;深夜,冊桌頭那女子才剛攤好書本,點上燈。

「離開工廠後,我就去做仲介了。」姑婆道,嘴角仍是微微一勾,「什麼!什麼仲介?」「就是賣房子的人啊。」姑婆見我驚訝的臉,緩緩續說她以誠信為本的仲介生涯,聞畢,我撐開的下顎才乖乖合攏;直至邁入不惑,在台北闖蕩人生近半的她,決定回家鄉──溪州,作伴父母晚年;如今則與侄子二人生活,臉上常漾著一彎新月似笑容。

阿邁姑婆喜歡吃口感稍脆的菜脯,在我請教她時,像是叮囑般她說:「今年我的菜脯不能曬太久,不然會『脯脯』。」(脯,閩南語有乾癟、無水分的意思。)

往年冬末,姑婆都會曬菜脯,今年也不例外,更先與美子阿姆一齊在田裡種了菜頭。

菜頭因喜涼冷氣候,台灣平地於秋冬播種;種植菜頭的土壤深厚、排水性佳,不須育苗,可直接點播,每穴放三五顆種子;初期需拔除小苗周遭雜草,並注意保濕,約需60–80天方可採收。

菜脯是傳統農家的共同回億,然在姑婆的印象裡,母親曬菜脯的身影已漸趨模糊,一切卻在她返鄉後,因著鄰居及友人才又串起,她不僅學做菜脯,也醃梅子、曬高麗菜乾;也許不需倒轉時空──人人荷鋤躬耕,只需於生活裡摻點好奇,蛻身為文化河流裡一瓢,盛下時間的味道,如阿邁姑婆。

曬過頭的菜脯,不好嚼,但水分少,不易壞。


製作菜脯時,去掉的蘿蔔頭留厚一些,放在裝水的碗盤裡,等待,花開;甚或留幾根菜頭不採,花開花謝後,自己留種。



1.菜頭去頭去尾,不削皮,洗淨;依菜頭大小,切對半或四等分,亦可保留整顆菜頭。
2.將處理好菜頭放入容器內,撒鹽,搓揉至稍微出水,後壓重物。
3.第二日將菜頭出的水倒掉,切一小段菜頭試吃,若有苦味或不夠鹹,再撒些許鹽搓揉至菜頭稍軟,後壓重物。
4.第三日將菜頭出的水保留,以此鹽水再將菜頭揉軟,壓重物。
5.第四日將菜頭拿至戶外曝曬(若無太陽,陰乾即可),傍晚收回,可不必再壓重物。
6.重複此步驟數日,依個人喜好,若希望菜脯脆度尚存,則曝曬三四日即可,但若希望菜脯可長久保存,則可將菜脯曬至乾癟無水分,呈深褐色。曬好的菜脯裝罐冷藏可存放良久。若欲製作老菜脯,須裝甕或入玻璃罐,並靜置於通風乾燥處。


飽含水分的菜頭,鮮嘗帶點苦辣味;搓鹽出完水,苦味便消失了。



曬過的菜脯,由白漸轉褐黃;不須走近,撲鼻卻是一股甜,與水煮菜頭籤的清香不同,是更渾厚飽滿的味道。左已曝曬三日,右則初曬第一天。



外緣已十分乾癟,中間尚存些許水分,觸感稍軟不過硬,喜歡吃清脆口感者,可以準備裝罐了!



中間仍厚含水分,需再曬一兩日。

菜脯蛋

食材:菜脯、蛋、九層塔或蔥、油、醬油膏
1.菜脯切末,下鍋炒香。
2.將蛋打入碗內,添加少許醬油膏,混入九層塔葉或蔥末,攪勻。
3.將混合好蛋液淋上炒香的菜脯,將表面煎至金黃香酥即可。
 

若菜脯試吃過鹹,則料理前須先泡水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