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阿切阿嬤的菜乾手藝|


/巫宛萍 謝欣珈 李家儀
/李家儀

那些手藝已深深印記在阿切阿嬤的靈魂裡,隨著的時間流逝,記憶並沒有褪去而失色,反而更加純熟與深沈,一如醃菜頭,陳年愈久愈醇香。

阿切阿嬤第一次見到我,就說:「你食素的乎?我看你的面色就知影1。」我當時相當驚訝,好奇她為何看面色就知道有沒有吃素。原來她的女兒Angel已茹素多年,我心想,或許素食者都具有一種獨特氣質吧。

為了歡迎我們的到來,阿媽彎下腰,用塑膠袋把腳包起來,特地採些菜頭,並說這次的菜頭比較晚種,可以再長個十天再收成,之後要輪種花生,「薅起來無彩,這愛加予大咧,阮阿孫真愛呷菜脯。2」菜頭對她來說,每顆就像心肝寶貝般惜命命,如同她對孫女的疼愛。

菜頭性喜涼冷氣候,秋冬時種植,且適合生長在排水好的砂質地。阿嬤自家種的菜頭,雖形狀大小不一,但每株都是她用心使用酵素施肥,一暝大一寸,過了七十天即可採收。自家種的菜頭,若是吃不完,竹管仔厝前的曬穀場,就會鋪滿了白白嫩嫩的菜頭,經過阿嬤雙手與暖陽的照料,就會變成孫女愛吃的菜脯或是鹹中帶甘的醃菜頭,阿嬤說,「家己豉的菜頭無加防腐劑,較好食。3

阿嬤坐在老家竹管仔厝前,邊削待會要料理的菜心邊說,她今年七十二歲,吃早齋至今已經三十多年。當時是因為在傢俱工廠工作,每到夏天,電風扇一開,消毒過的木屑因風揚起,若沾到滿身是汗的皮膚上,就會讓她全身癢得受不了,於是她就詢問婆婆能否讓她吃早齋,希望透過發願能舒緩皮膚的不適,人很好商量的婆婆就答應她。「我較龜毛,連心嘛欲切掉。雖然無讀冊,但是做代誌嘛真頂真。4」為了確保口感較嫩,吃起來不會老老的,阿嬤細心地把菜心中間的纖維去除,不到一會兒,阿嬤已經迅速把菜心都削好了,帶我們去她的菜園。

菜園就在竹管仔厝斜後方的空地,沿路可見琵琶、龍眼、鳳梨、酪梨與番茄,同時也有許多蔬菜,菜頭、刈菜、蔥仔、蒜仔、萵苣,不勝枚舉,儼然是阿嬤的小天地。菜園旁是一桶一桶的酵素桶,阿嬤說她「真抾寶4」,把廚餘留著,發酵過後即可當成菜園的肥料,而且因為是自家食用,加上她的皮膚容易過敏,所以也沒有噴農藥。

午餐時光,我們圍著圓桌一起吃飯,阿切阿嬤的小女兒Angel炒了幾盤拿手家常菜,炒高麗菜乾、炒菜心、雞屎藤炒菜脯蛋,還有香菇冬筍素丸醃蘿蔔湯,菜色相當豐盛。阿嬤一邊說著她的成長經歷,我一邊聽著,打從心底為生長在一九四O年代的農村女性感到敬佩,因為她們從小,肩膀上扛的負荷就相當沈重。

阿嬤約七歲時,即隨著家人一起耕田,那時候她的父親相當嚴格。回憶當時,她扛著米糠要餵母牛吃,一不小心把米糠打翻,父親一看到,非常生氣地搧她耳光,「到這兩年耳孔才無嘰嘰叫」,便可知道他打得有多大力;阿嬤也曾跟著哥哥到二林幫別人收甘蔗,為了餵牛,自己扛著剩下的甘蔗根與甘蔗葉,徒步走將近半小時。十八歲時,因結拜的哥哥看中她的能力,讓她一個人掌廚割稻飯的料理,一天要做四餐,共有飯、菜、湯、水果,跟點心,煮給二十幾個人吃,獨自挑擔到田裡,讓辛勤割稻的農人有體力繼續工作。

講起割稻飯,Angel很開心地跟我們分享,她印象中,媽媽會把鍋巴飯刮起來,加點糖,揉成飯糰當做點心,而且常有的情景是,大人們吃著鳳梨,小孩們則吃著鳳梨心。阿嬤聽完便感概地接著說,以前小孩哪有什麼點心可以吃,有吃就覺得很滿足了,哪像現在拜拜完還有一堆餅乾,吃不完還要拿去餵貓吃。

「講著以前,歷史真濟,講甲喙會酸。6」聽著阿嬤講起以前農業時代的故事,日子真的很艱苦,常常是交織著淚水與汗水的。正是經歷過那些困苦的年代,她才會如此勤儉持家——不僅自製酵素當肥料以滋養菜園,而且任何蔬菜經過她的巧手與陽光曝曬,舉凡菜頭、包心白菜、高麗菜、菜豆仔、刈菜、湯匙菜,還有花椰菜,通通變成易儲存的菜乾。在阿嬤看來,這些都是稀鬆平常的農村日常,但在我眼裡,卻都是傳統農村女性珍貴的技藝。

阿嬤細心地把菜心中間的纖維去除。

阿嬤「真抾寶」,菜心皮與葉子都會留起來做肥料。

醃菜頭
1.菜頭洗乾淨,削皮,切成一塊一塊。
2.將菜頭以接觸地面面積較小的方式,鋪在紙板上,曬到軟(天氣若好,早上曬到傍晚即可)。
3.用塑膠桶裝,分次依序一份菜頭、一份鹽巴鋪滿,再用塑膠布蓋著,最後用大石頭壓住,把水分逼出來。
4.重複步驟23,大約三至四回,將菜頭曬到深褐色即可。(需看情況,如果菜頭軟了,鹽巴就可以放少一點,可以捏一小塊,吃看看鹹度夠不夠)
5.準備玻璃罐裝鹽、糖、豆豉、菜頭,將這些材料依照順序平均放入,比例薄薄一層即可。在加入的過程中,可平均放三次甘草片提味,量約兩到三片,最後蓋上蓋子。
6.過兩晚之後,菜頭發酵後會出水,這時候倒入米酒頭,量蓋過菜頭即可,有防腐作用。
7.將玻璃罐放在陰涼處三到四個月,使湯汁滋潤整個菜頭。屆時打開玻璃罐,會有米酒香、豆豉香、甘草香,與菜頭香撲鼻而來。

這次菜頭比較晚種,約農曆十一月種,可以再長個十天再收成。

菜頭有露出頭來即可收成。

將菜頭去皮。

醃菜頭需切成一塊一塊的。(此因阿嬤想做成菜脯給孫女吃,故切成條狀。)

將菜頭鋪在紙板上,曬到軟。(若為醃菜頭,應再切成1/41/3的大小。


客家小炒
食材:醃菜頭、魷魚乾、蒜白、油
1.魷魚乾要先把白色的表皮撕掉,剪成一塊一塊的,再加溫水泡軟。
2.把陳年的醃菜頭來出來,稍微用水洗一下並切段。
3.魷魚放入鍋中乾炒,把水份去除,以確保口感(之後加油才會香),炒乾之後先裝盤。
4.放入醃菜頭,一樣開小火把水分逼出來,炒乾之後跟魷魚放一起。
5.將鍋子洗好,並把蒜白切片。
6.放入適量的油,將剛剛乾炒過的魷魚與醃菜頭放入拌炒。
7.最後加入蒜白一起拌炒,加點白胡椒粉調味,炒至香氣四溢時試吃蒜白,夠味即可上桌。

魷魚乾要先把白色的表皮撕掉,並剪成一塊一塊的。記得須先乾炒過。

陳年的醃菜頭需稍微用水洗一下並切段。記得須先乾炒過。

最後加入蒜白一起拌炒,加點白胡椒粉調味。

在客家小炒中的醃菜頭夠鹹,很好下飯。若沒吃完也可與蛋一起炒。

【同場加映:高麗菜乾】  

每到冬季,是高麗菜盛產的季節,一片翠綠色的高麗菜,若經是經過暖陽日曬和鹽巴脫去水分後,會變成一條黃褐色的高麗菜乾,有太陽曬過的菜乾香味,伴隨著發酵過淡淡微酸味,可以乾炒,也可以滷肉,是很多人記憶中難以忘懷的古早味。

高麗菜乾
1.把高麗菜切成一塊一塊的。因為菜梗水分較多,要從菜梗中間切開。
2.將高麗菜鋪平放在地上,曬到軟(中午曬到傍晚即可)。
3.用塑膠桶裝,分次依序一份高麗菜、一份鹽巴鋪滿,並將高麗菜搓揉,使之充分吸收鹽巴而出水
4.用塑膠布蓋著,最後用大石頭壓住,把水分逼出來。
5.蓋兩晚之後,把水倒掉,天氣好再拿出來曬,曬到枯萎即可。

菜梗水分較多,要從菜梗中間切開。

日落時高麗菜要收起來,不能隔夜曬,因為若有露水,就等於白費工了。

這次下午四點多才曬,還曬不軟,故鹽巴只有分層灑在上面,沒有搓揉

因爲鹽巴可以防腐,如果天氣不好不能曬,只能一直壓著。


炒高麗菜乾
食材:高麗菜乾、油、老薑、砂糖、醬油、水
1.高麗菜乾先用溫水泡軟,也可以除些鹽分與沙土。
2.高麗菜乾依照個人喜好切段,約三至四公分。
3.豪邁地下油,讓高麗菜乾可以吸收。
4.放老薑爆香,要煎到老薑有點皺皺的才會香。
5.放入高麗菜乾,等高麗菜乾吸飽油之後,放入適量的水拌炒。
6.最後放置適量的砂糖與醬油(依個人喜好)提味,拌炒後即可上桌。

高麗菜乾先用溫水泡軟,把一些鹽分去除。

依照個人喜好切段,約三至四公分

高麗菜乾吸飽油之後,放入適量的水拌炒。

1::閩南語,意指「你吃素的?我看你面色就知道。」
2閩南語,意指「拔起來很可惜,這要再讓它長大一些,我孫女很喜歡吃蘿
蔔乾。」
3閩南語,意指「自己醃的白蘿蔔不添加防腐劑,比較好吃。」
4閩南語,意指「我比較龜毛,連心也要去掉。雖然沒有讀書,但做事情很認真。」
5閩南語,指對任何東西皆視為寶物般,不會任意丟棄,並賦予它新的價值。
6:閩南語,意指「講到以前,歷史很多,講到嘴會酸。」

蔬菜只要經過阿嬤的巧手與陽光曝曬,就會像變魔術般地變成了菜乾。

芭樂的枝幹也都留起來,燒柴洗澡用。


x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