│泰國媽媽,辣得千滋百味│


文/謝欣珈
圖/謝欣珈 巫宛萍
 


一見到泰國媽媽,她便拉著宛萍說著最近發生什麼事、有誰來啦、誰吃了什麼,最近種田又做甜辣醬,生活繁忙而充實。宛萍和朋友都叫她「媽媽」,她也自稱「泰國媽媽」,我們一進到她家,準備好的飲料水果,真的就像媽媽一般照顧周到。媽媽的台語有聲調平平的泰國腔,要吃到媽媽香辣美味的泰國料理,聽得懂她說的話是入場券,為了吃到香氣逼人的各式辣醬,我們可是拚了命的張大耳朵。

泰國媽媽說起自己最近在做甜辣醬,是女婿公司團購的,甜辣醬做起來費時,「要有時間,今天、明天、後天,才可以做。酸是檸檬,有加椰糖、蒜頭、鹽。還要蒜頭罐頭但是泰國才有,要學也沒辦法。把鹽、糖、醃蒜頭、水一起滾一下,放涼。辣椒、泰國蒜頭切一切、phang- phang咧(打勻)加進去。蒜頭罐頭裡的汁也要放進去,又辣又鹹又甜。」


事實上雖然大家都知道泰國菜酸辣,但是卻不一定知道泰國的辣很細膩,每一道菜用的辣醬、辣粉都不一樣,不只是辣椒,還有各種不同香料的配方。「嘎拋、芫荽,那天煮酸辣湯,這個加嘎拋,還要加蔥才不會臭臊(tshàu-tsho,腥味)。要會煮,不好處理。泰國菜不好處理,有很多細工、很多料,泰國菜道地很難耶!」曾經在溪州開過生意超好的泰式餐館,很多來溪州工廠工作的泰國朋友都會來吃,尤其是週五到週日。泰國媽媽為了料理美味,當時的忙碌可以想像。那時高速公路還未開通,溪州有很多人會經過,店賣一年就可以賺一台車。後來人群繞向高速公路,工廠也都遷去大陸,店也就收了。

泰國菜不只工細,還有很多香料,是台灣不一定種得出來,或有人種植,「料不夠就不能做,料不一樣是不一樣了。」一邊說著,泰國媽媽一邊去廚房裡拿出兩種她做的辣椒醬與辣椒粉,雖然都通紅一片,但湊上前去仔細品香,辣椒混和著不同的香料,辣香細膩,「這種又鹹又辣,是加酸辣湯的辣椒;這種嘎拋辣椒有加香茅;這種有魚的味道;這個有家泰國檸檬皮。我的泰國朋友來,大家看到都想要,店家也會跟泰國媽媽做。」這些各擅勝場的辣的共同點應該就是「很激烈」,家儀只是上前一聞,嘴巴就已經覺得麻麻的了。這些道地的辣很得泰國朋友的心,看到都會想要帶一罐回家。

身為美食家的泰國媽媽雖然已經來台灣33年,但火辣不減。「乾辣椒要炒嘎拋,加進豬肉、雞肉、牛肉都可以,辣椒狠辣不能加太多,加一點油和辣椒炒到香香的,再加肉,微微仔火炒香,有聞到香以後可以加一點味精,炒到香味出來,再加一點水,再加絞肉,炒到香但不要乾,再倒水。豬肉炒到差不多,再加料,菜豆、蔥頭,加什麼都可以,水不能加太多,它會生湯再來炒,炒到有一點乾再加嘎拋,攪拌一下就可以了。嘎拋不能變色,變色就不香了,所以把料炒好再加嘎拋。」邊聽媽媽一口氣都不喘地仔細描述嘎拋肉的作法,聽著聽著辣椒香帶來一盤香噴噴的嘎拋肉。


做嘎拋的辣椒和做咖哩雞的辣椒又不同,每一種辣椒都有它對應的菜色,這是最難的。為了好吃又道地,媽媽都會買產品回來,看著上面字小小的成分說明研究食材,思考如果自己要煮,還要放什麼會更香、更吸引人。像是咖哩雞,醬就只有用辣椒、蝦醬,是很純的東西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為了要做道道地地的泰國菜,泰國媽媽也自己種香料,賣給東南亞餐廳。香茅、南薑,做辣椒要是欠這兩樣東西就不能做了。「煮酸辣湯要加香茅的頭,做辣椒醬也是,洗乾淨切得薄~~薄薄,打碎。」南薑也是吃頭,在泰國料理用量很大,要等他比較長的時候才可以拔,要種一年,約十月可以採收。南江旁邊的波羅蜜也是媽媽種的,「波羅蜜的籽也可以吃,波羅蜜的肉加嘎拋辣椒吃,用炒的有一點水水的。」

媽媽帶我們去她的田逛逛,向我們介紹每一種作物。「這是泰國檸檬,小小粒,長不大,皮皺皺的,已經種了二十年了,大顆一點的就可以採收。檸檬葉長得很美。白色的這個是泰國茄子,很美,現在不能採、不能吃,變色了就是黃色,不會很難種,媽媽黑白種,種這麼多。那是做木瓜涼拌可以加的小番茄,甜甜酸酸,媽媽有做一點,等下給你們看。木瓜涼拌很好吃。匏瓜(pû-á)也生很多,有舖稻草防雜草。這是諾麗果,月經來腰痠吃這個可以通血,會流血流得很乾淨。浸酒、加冰糖,六個月以後才可以吃。六個月前打開,臭摸摸;六個月之後,香噴噴!」泰國媽媽加上手勢強調,唱作俱佳。在田間穿梭,看她的作物琳瑯滿目,想像著媽媽家的餐桌上一定每天都有豐盛的佳餚。

「橄欖直接吃,越南會加鹽當下酒菜。嘎拋是泰國的九層塔,摘葉子吃。泰國辣椒跟台灣辣椒的香跟辣都不一樣。」走到另外一塊田,一排泰國檸檬比剛才的生得更茂盛健康,原來是這區的檸檬住的是五星級飯店,媽媽都會在土地上打雞蛋,營養豐富。她摘了一小片檸檬葉揉碎讓我們聞,濃郁的芳香撲鼻,味道有些類似香茅。「檸檬葉要比較硬、比較老的才可以吃,比較嫩的比較不香,氣味不一樣。一定要弄碎,可以煮酸辣湯,還有豬肉涼拌。」因為成本高,媽媽賣去東南亞料理店,一斤要400元。媽媽在這裡種的70顆,全都有加雞蛋,「要花錢阿,沒花錢不能賺。」


「美國芫荽也是涼拌豬肉用,有刺,味道很重很香,料裡的時候要把刺剪掉。這是กระชาย Krachāy(音:嘎猜,英文為Boesenbergia rotunda,或是Chinese keysfingerroot lesser galangal Chinese ginger,有翻譯作凹唇薑)沒有台灣的名字,台灣人不會吃,泰國進來的,要煮辣的,我怕你不敢吃。」園裡不少香料植物都沒有台灣的名字,他們香味濃郁,滋味鮮明,台灣的土地沒有馴化他們,他們依然保有自己熱烈的風味。

媽媽為什麼會從泰國來到台灣呢?「我阿嬤的老公是台灣人,我就跟他來台灣,我就是混血兒。他說嫁台灣人比較好,我就嫁看看。好家在爸爸很好。」媽媽的一片菜園主要都是爸爸在照顧,三十多年了,感情依舊很好,廚房裡正在滷著的苦瓜,便是爸爸愛吃的菜。

媽媽穿起圍裙,準備幫我們料裡一盤「臭菜(羽葉金合歡,泰國名字是「洽翁(音)」)煎蛋」。臭菜要種一年,越下雨長得越好,大多四月開始採,開始採收的時候每天都有得收,剪最上面的嫩葉,剩下的老的、開花的剪到,就可以再長。趁著媽媽打開冰箱拿雞蛋,我們也偷偷的巡視一遍媽媽的冰箱,裡面好幾罐顏色、透明度深淺不一、狀態不同的辣椒系列,泰國人的味覺對辣的細膩度可見一斑。巡視完冰箱,我們把目光轉向廚房,媽媽很愛乾淨,連廚房也是,整齊清潔。桌上有媽媽燙好的筍子,也是她與爸爸的晚餐之一。筍子很白,看起來幼嫩好吃,媽媽煮筍子的前一天就會先切好泡水泡一天,隔天煮的時候加一點鹽、糖,就會白皙。炒得時候不用加味精與糖,就會又甜又好吃了。

轉眼間媽媽鍋子裡的油熱好了,銀合歡剪碎打在蛋液中,加一點鹽、鮮味炒手調味,金黃的蛋液滑進滾燙的熱油,劈哩趴啦香味四溢,蛋香、臭菜香合而為一,色聲香味無一不俱,我們屏息地看著鍋裡的臭菜蛋慢慢凝結,鬆軟的黃、青翠的綠油亮油亮,好想配一碗白飯。

沒想到願望下一秒就實現啦!貼心的媽媽早就煮好一小鍋香噴噴的泰國米等著大家了!臭菜蛋沾一點媽媽炒的乾辣椒,和香Q的泰國米飯一起放進嘴裡,簡單卻風味十足。


泰國菜不只辣,酸也是重點,媽媽回泰國也會帶一些泰國酸回來,如羅望子,又叫酸豆,泰語มะขาม念起來是「Mak̄hām」,一球一球把子拔起來,只留肉,有比較甜跟比較酸的兩種,滾水煮過,湯加進辣椒乾就變成酸辣醬。

媽媽這麼會煮菜,是媽媽的媽媽教的嗎?不不不,媽媽的少女時代可是不碰油煙鍋鏟,這些都是來台灣才學的。除了在泰國餐廳打工習得家鄉味,台灣味她也沒少學,醃結頭菜、瓜仔、小黃瓜,先蒸過再醃,軟爛鹹甜,沒有牙齒的人也可以吃。或者煮湯,醃小黃瓜泡水後瀝乾切薄和糖攪拌放著,排骨滾水燙3-4次,把兩者一起丟進電鍋加水蒸,湯清味香。結頭菜是用糖、鹽、豆菇醃三到四個月,一樣拿來煮湯,把雞肉滾水洗淨,加鹽、味精、兩到三顆蒜頭,再加進把鹽分洗掉的醃結頭菜,湯頭鮮甜回甘。

離開之前,我們問了泰國媽媽原本在泰國的名字。「我叫吉拉拉。」媽媽的人生再台灣的時間已經要趕過泰國的時間了,她在台灣的土地種香料,在台灣的廚房煮泰國菜,怡然自得。謝謝媽媽,讓我們吃到超香超美味的泰國料理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